东博会20年带来什么_开云下载安全_开云APP官方入口_开云买球平台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东博会20年带来什么

发布时间:2024-03-02 13:15:23  来源:开云下载安全

  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于9月16日至19日在广西南宁举办。今年是东博会创立20周年,中国和东盟各国站在新起点上共商合作大计,推动双边合作迈上了更高台阶。

  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中国—东盟关系开启了新篇章,中国—东盟博览会应运而生。东博会见证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走向纵深,中国东盟伙伴关系不断巩固。

  东博会推动中国—东盟伙伴关系日益紧密。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成功举办并永久落户广西南宁。自创立以来,先后有118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1000多位政府和工商界负责人出席东博会,举办了超300场部长级高层会议论坛,建立了40多个领域“10+1”合作机制,发表了《南宁宣言》等近百份重要文件。东博会已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级别最高、顶级规模、影响最广的国际经贸盛会。创立20年来,东博会紧扣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进程,聚焦合作热点,安排领导人开幕大会演讲、领导人会见、部长级磋商、主题国活动、政商对话等高层友好交流活动。东博会举办了一系列会议和论坛,涵盖了多个领域,实现了部长级磋商以及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之间的对话,促进了政策沟通,增强了战略互信,成为中国—东盟多领域、权威性的合作机制。

  东博会发挥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助推器”作用。东博会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以及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体系、行业特点设置展览内容,使各国的企业、商品、项目、资金高度汇聚,让国际产能合作、跨境园区建设、跨境金融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等合作高度便利,有力推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20年来,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增长了16.8倍,2022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9753.4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连续3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释放,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深入推动,中国和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东博会已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东博会慢慢的变成了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为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东博会还带动广西等省区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型,使广西从西南边陲跃升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东博会的示范引领下,多个省区的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建立,新疆的中国—亚欧博览会、宁夏的中阿博览会、云南的中国—南亚博览会等标志性展会接连创立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20年来,东博会见证了中国和东盟国家政治互信慢慢地增加,合作之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

  元首外交为东博会提供政治指引。习主席格外的重视发展同东盟的关系,中国始终将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2021年,在中国—东盟建立对线周年纪念峰会上,习主席提出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与东盟各国领导人一起擘画了未来合作发展的崭新蓝图。越共中央阮富仲成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首位访华的外国最高领导人,柬埔寨新任首相洪玛奈就任后选择中国作为第一个进行双边访问的国家,充足表现了东盟国家领导人对巩固和发展同中国友好关系的格外的重视。在元首外交引领和推动下,中国和东盟的务实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马来西亚关丹港等重点项目建成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中国东盟关系一直引领东亚区域合作,成为亚太合作的典范。在元首外交的引领带动下,中国同东盟建立了包括领导人、部长、高官在内的完整对话合作机制,建立了外交、经贸、海关等12个部长级别的会议机制,设立了外交高官磋商、经贸联委会、相互连通合作委员会等部门高官会议机制。

  安全和互信是东博会发展的重要保障。1991年中国和东盟正式开启对话进程以来,中国始终坚定支持东盟团结和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2003年,中国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作为东盟对话伙伴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东盟在大国竞争中不选边站队,中国坚定支持东盟坚持团结自主谋取发展。中国同东盟各国一道,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在相互信任之下,中国同东盟国家在安全、执法司法、地区事务等方面展开了密切合作,为东博会的连续举办提供了安全前提。

  经济合作是东博会取得辉煌成果的坚实基础。2012年,中国等国同东盟10国真正开始启动RCEP建设进程。2013年,习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区域合作开始“加速跑”。从第11届东博会起,东博会设特邀合作伙伴,邀请中国和东盟以外的RCEP成员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担任特邀合作伙伴,推动“一带”与“一路”的有机衔接,从服务“10+1”合作向服务RCEP合作及共建“一带一路”拓展。东博会推动中国和东盟与区域外国家更多交流,慢慢的变多的区域外企业参加东博会,东博会已成为中国与东盟乃至全球高水平合作的国际公共产品。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组织负责人每年均出席东博会,东博会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及域外经济体加强合作、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纽带。中国和东盟一道,携手推动“一带一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打造亚洲及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中心,东博会凭借亚洲地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成为本地区重要的国际经贸投资合作平台。

  人文交流是东博会取得辉煌成绩的民心基础。中国和东盟在人文、教育、民生、健康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推动东博会这一重要合作平台不断巩固提升。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等接连举办,为促进区域人文交流发挥了非消极作用。截至2022年末,中国已累计培训东盟国家技术和科技管理骨干1300多名,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超过20万人,中国高校开设了东盟10国官方语言专业,目前东盟10国均已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双方互为主要旅游客源地。密切的人文交流拉近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民众、企业的距离,推动东博会行稳致远。

  今年是东博会创办20周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世界看到的是一个在扩大开放合作方面更加积极有为的中国,是一个对渴望开放合作的各国各方更加着迷的中国。借助东博会,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走深走实,传递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是本届东博会的应有之义。

  抓住经贸和产业合作的主方向不动摇。要紧扣经济复苏大趋势、产业链融合大方向,通过东博会等系列举措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要稳步扩大区域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商事等制度型开放合作,打造开放高能级平台。要大力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致力于提升双方经贸领域开放水平,拓展数字化的经济、绿色经济和供应链相互连通等新兴领域的互利合作,为新冠疫情之后区域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注入动力,服务全球发展倡议。

  创新东博会举办方式。要通过全面升级高层对话机制、全面升级经贸实效、全面升级永不落幕合作平台,有效推动东盟国家特色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助力打造东盟企业“一站式”采购中国商品模式,举办更多更具实效的投资促进活动和精准配对服务,提供更多参展参会便利,通过云上东博会、中国—东盟经贸中心、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全天候服务东盟企业开拓中国市场,让更多东盟企业分享东博会红利。

  厚植民心基础。要利用东博会平台,举办系列纪念活动,进一步深化感情的交流,进一步夯实信任的基础,进一步凝聚合作的共识。继续举办文化、教育、智库等多领域的交流活动,同东盟扩大在文化、旅游、培训、青年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增进人民相知相亲,推动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向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迈进,深化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相融,促进民心相通,服务全球文明倡议。

  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当前,中国正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将全方位拓展与东盟互利合作,共同提升经贸合作水平,为东盟各国提供新机遇。新起点、新机遇,风华正茂的东博会必将谱写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篇章。(赵申洪)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马上就要来临。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一直在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经营销售的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会化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